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以下简称“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对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何重大意义?这部法律规定了哪些制度举措?如何推动法律的贯彻落实?本期起,中国城市报“发声·民营经济”栏目,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开云电竞网民营企业家代表进行深入探讨。
5月20日起,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正式施行。作为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平等”“公平”“同等”等表述在其间出现了26处,有力回应了民企发展中的重点关切。
当前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多重瓶颈,既有外部制度性障碍,也有内部管理短板。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法治化手段系统性回应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痛点,尤其在平等保护、融资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具有突破性意义。
一是市场准入壁垒与不公平竞争。尽管政策层面提出“非禁即入”,但部分领域仍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现象,民营企业难以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垄断性行业。例如,在电力领域,民企参与配售电业务需满足额外资质要求,而国企可直接获得特许经营权。针对这一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实行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明确清单外领域民企可平等进入,禁止招标、政府采购中的歧视性条款,定期清理隐性壁垒;强化反垄断与公平竞争审查,要求政府政策制定前需进行公平竞争审查,打击行政性垄断,保障生产要素平等使用。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贷款门槛高、信用担保不足等问题。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惜贷”现象突出,直接融资门槛过高,导致企业可能依赖高利贷或民间借贷,加剧财务风险。针对这一现象,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建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模式,推动金融机构开发适配民营经济特点的金融产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等。
三是趋利性执法与权力滥用。涉企行政执法存在部分地方以罚代管、罚款创收,或滥用管辖权跨区扩大查封、超额冻结企业资产,以及对同类问题处罚差异显著等问题,直接加重企业负担,破坏法治化营商环境。开云电竞网针对这一问题,民营经济促进法规定禁止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严格限制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的使用条件,并推动罚没收入与财政脱钩,完善“收支两条线”制度,从根源上遏制趋利性执法和权力滥用。
四是家族式管理制约现代化转型。许多民营企业依赖家族化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缺乏科学治理结构和职业经理人机制,财务管理混乱、合同意识薄弱等问题导致抗风险能力差,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竞争。针对相关内容,民营经济促进法虽未直接提及家族企业改革,但要求民企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财务制度,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创新能力不足与人才短缺。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研发投入低、技术积累薄弱的问题,尤其在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竞争力不足。同时,人才吸引力弱、流失率高,进一步限制了企业升级。民营经济促进法通过“科技创新”专章加强创新激励,并优化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畅通职称评审渠道,为民营企业引进、培养高层次及紧缺人才提供支持。
在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方面,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法参与数字化共性技术研发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打开了制度性机遇窗口,也对企业提出了合规与创新平衡的新要求。
民营经济促进法对促进民营企业加速数据产品与服务创新,促进数字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生态构建,开辟数据资产等新型融资与价值实现路径,以及助力提升民营企业在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有积极意义。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参与数字化建设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数据安全与合规风险。数据要素流通涉及隐私保护、跨境传输等敏感问题,企业需建立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内控体系,避免因数据泄露或滥用引发法律纠纷。二是技术投入与成本压力。共性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中小微企业可能面临资金短缺和试错风险,需结合“小快轻准”的数字化方案(如模块化工具),避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性而忽视实用性。三是人才短缺与组织变革。数字化转型要求复合型人才,而民企普遍面临高端人才流失问题,需通过校企合作、内部培训提升员工技能,并优化激励机制留住核心团队。四是政策依赖性与长期规划。部分民营企业过度依赖政策补贴,忽视市场化盈利模式,需平衡短期政策红利与长期战略,例如通过数字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而非单纯降低成本。
民营经济促进法落地实施后,各方要通过构建“法律保障+政策赋能+市场服务+社会共治”的立体化支撑体系,真正让民营企业在公平竞争中激发活力、在创新驱动中增强韧性,推动民营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根据《关于开展杭州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线上赋能平台遴选的通知》,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05-15